老师,愿您在忙碌的工作中为自己的生活留白

给生活留白,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需求,教师也不应例外。我们的身体需要偶尔从烦冗琐杂的事务中得到片刻的解脱,好让我们干涸的生命在与家人亲友的情感交流中得到充分滋养,好让我们倦乏的肢体得到适度放松;我们的心灵需要一方净土,让我们去咀嚼回味过往人生,去整理调适自己的生命轨迹;我们要让一直高度绷紧的神经开一开小差,体验到工作学习之外的乐趣,让精神的荒原上繁衍出多样化的绿洲,以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这样的人生,对自己、对他人会更有意义。

生活幸福是教师职业的基本需要

教师是与人的灵魂打交道的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者灵魂的质量和圆满度非常重要,一个灵魂充盈、生活丰富多彩、充满阳光的人才更有可能培养出同样的人。

反之,一个生活质量很差的教师,他的精神状态也不会太好,他也很难给学生输出精神上的正能量,不存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可能,教育就是这么微妙,身教重于言教,当你嘴上说的和你实际表现出来的相背离时,你的话就会大打折扣。朱小蔓就曾说过: “如果教师自己的情绪经常是扭曲的、压抑的,对学生的情绪情感既不敏感又不能处理,那么将无法完成培养人的任务。”教师由内而外地幸福、阳光、自信,他的话才有说服力,才是正面的活“教材”,甚至不需要任何言语,就能引来学生的效仿。

另一方面,只有教师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好,才能有更好的心态。教师职业会面临挑战,面对一个个千姿百态的个体,教师要有耐心,要能沉下心来观察发现,要能有长久的恒心和毅力,所以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幸福的生活是良好心态和情绪的来源。

教师生活的幸福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谈:

首先是教师自身,教师要努力经营好自己的生活,这是圆满人生的需要,也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扮演好很多人生角色,处理好人际关系,还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爱好,这时他才能感到生活的幸福。在这之中,重要的事情就是不断修炼自己的心性,提升自己的境界,拓宽自己的眼界。每个人都不能奢求周围环境会一直适合自己,在逆境中也能保持心态的平和,发现转机,扭转逆境,这就是人的内在品质在起作用。

其次是教师所处的环境,教育管理者、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都有义务不断提升教师的从教体验,减少他们不必要的负面情绪,降低他们不必要的工作压力。在这方面我们常常会谈到一些有形的压力,比如工作时间长,精神高度紧张,要应付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评比,提交各种材料,写各种报告。这些事情如果没有必要,当然要去除。

但我更想谈的是教师从教过程中的一种无形压力,它严重破坏着教师从教的幸福感。比如,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奉献就可以毫无愧疚、毫无原则地挤占教师的生活时间。一项相关调查也反映,教师工作的幸福度与工作时长有必然的反向关联。再如,在当今这个时代,过分提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完全把教育责任压在教师身上,教师成了学生教育的唯一责任人,这就罔顾了教育的专业性。要知道,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都会影响教育效果。

生活幸福是教师职业的基本需要。没有了生活的滋润和休养,教师的精神状态也会受到影响。长远来讲,这是不利于教育工作的。美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都需要教师及其职业相关者共同去营造。

(作者系蔡明,单位系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教师要有意识为自己的生活留白

不给自己的生活留下哪怕是一丝的空白,这似乎已经成了当今优秀教师不断水涨船高的新的“行业标准”。

在学校,教师总是感觉时间不够,且看每天有多少事需要他们操心费神:关于学校的,关于班级的,关于学生的,关于家长的,关于自己任教学科的,关于自己教学能力和水平评价的,关于各种评比的,关于日常培训和教研的,关于各项学生活动的,还有各式各样突如其来的棘手问题,还有每天上课和批改作业这两个“大头儿”……各种烦冗的事务似乎总是在与教师那点可怜的休息时间做着拔河的游戏! “眼睛一睁,忙到熄灯”是对教师工作的贴切表述。而一位富有责任心的老师还会想方设法设计出一件件“填充物”将自己的生活空间填得严丝合缝。

这种生活会让教师的生理机能和身体健康慢慢透支,更可怕的是,人们在心力交瘁的忙碌中萎缩了情感的细胞,退化了思想的机能,仅剩下应付眼前事务性工作的一点点能力。在这种忙碌的状态下,教师整日思考的是下一步做什么、怎么做,至于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则往往成了他们思维中的盲点,更不用说让他们静下心来总结过去、反思从前了。至于说原本就需要大量独立的“思想”时间、那片属于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学术天地,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则完全是局外人……

古人论学诗,有“工夫在诗外”之说——要想写好诗,必须时时跳出诗歌的圈子。这正是为了避免“当局者迷”的视角局限,求得“旁观者清”的理想效果。而今天,很多教师非但跳不出自己狭隘的教学圈子,反而将所有的生活一概忽略,错以为教学乃是人生的全部。学习、工作之外的绚烂人生、缤纷生活在他们眼中已经全无光彩甚至无足轻重。一旦事业受挫,他们找不到任何其他的生活支柱。

给生活留白,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需求,教师也不应例外。我们的身体需要偶尔从烦冗琐杂的事务中得到片刻的解脱,好让我们干涸的生命在与家人亲友的情感交流中得到充分滋养,好让我们倦乏的肢体得到适度放松;我们的心灵需要一方净土,让我们去咀嚼回味过往人生,去整理调适自己的生命轨迹;我们要让一直高度绷紧的神经开一开小差,体验到工作学习之外的乐趣,让精神的荒原上繁衍出多样化的绿洲,以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这样的人生,对自己、对他人会更有意义。

(作者系王淦生,单位系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河南教育手机报的头像河南教育手机报小编
上一篇 2023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3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 让教育从“有数量”到“有质量”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软实力。以“美好教育”托举起“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关乎每家每户的最大民生,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更是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目标。 “美好教育”应该是响应时代发展的教育。社会是个大系统,发展瞬息万变,生育政策、户籍政策等变化都会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教育应因时而动、因势而动,超前…

    媒体聚焦 2023年10月11日
    7570
  • 教育部:中小学校要确保学生课间正常活动

    近期,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就此采访了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   这位负责同志表示,中小学校安排课间休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有利于学生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和防控近视。教育部高度重视学生课间休息,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教育部令第50号)明确,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

    媒体聚焦 2023年11月6日
    8440
  • 北京发文!高校教师需必备这项技能

    北京市教委等5部门近日发布《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打造100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标杆学校;到2027年,通过实施综合性、标杆性重大工程,着力打造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应用基地,产生数个符合中国教育特点、在技术创新上居于国际前列的人工智能教育行业大模型。 方案围绕实施综合性标杆应用基础工程、培育壮大典型示范应用场景…

    媒体聚焦 2024年10月28日
    1970
  • 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进行太空授课

    9月21日,在距离地球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四课正式开讲。在约48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太空科普课,并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天宫课堂”第四课的地面课堂共有5个,分别设置在北京、内蒙古阿拉善盟、陕西延安、安徽桐城及浙江宁波,参加者不仅有中小学生,还…

    媒体聚焦 2023年9月23日
    7590
  • 政协委员:建议构建教师跨校流动机制

    7月29日,全国政协围绕“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就助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自主培养凝心聚力。发言情况摘登如下: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丁光宏: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建设卓越本科教育 目前,教师流动性不足、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效率低等机制性问题在高校仍普遍存在。一是受目前高教评价体系、资源渠道等多重因素影响,教师…

    媒体聚焦 2024年8月6日
    1.0K0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256208228

邮件: haet20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