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提升科学育人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天宫课堂”“科技馆里的科学课”,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科学的种子;一批批中小学骨干教师走进科研院所参加研修班,提升科学教育教学水平……现如今,科学教育纳入基础教育各阶段,成为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性课程”。

如何厚植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沃土、缩小城乡科学教育差距?科学教育新课标发布一年多来,有哪些积极探索?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注重思维培养——

科学安排进阶课程

贯通科学教育体系

“教室里种的凤仙花为什么病恹恹的?”在北京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二班课堂上,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科学教师冯鑫鑫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

“是不是阳光没晒够?” “是不是应该再多浇点水?” “是不是因为土里没有蚯蚓?”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热烈地讨论着。随后,同学们将凤仙花挪到了户外,准备持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探索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培育科学探究兴趣和思维能力。

“一堂有趣的科学课,只停留在课堂内还不够,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拓展。”冯鑫鑫说, “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是关键,要多引导孩子们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体会科研的过程方法,注重思维培养,提升科学素养。”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升级。2022年3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发布,明确了科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4个方面。同时,新课标精简了课程内容,与2017版课程标准相比,核心概念从18个减为13个,学习内容从75个减到54个,学习目标由207个减到161个。

北京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刘建玲介绍,学校立足于学段区别、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构建了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创新型科学课, “4类课程各有侧重,内容从知识理解到实践应用,形成有序递进、螺旋上升的课程结构,帮助学生培养基本的科学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在北京科技大学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实验楼101数学实验室里,科大附小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体验智能语音控制小风扇等实验项目——在课后服务时间,科大附小与北京科技大学共同开设的一堂“AI智能课”,受到学生和家长欢迎。

据介绍,北京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与北京科技大学密切协作,探索大中小科学教育一体化培养模式。北科大教师可在附小开设科学类课程,附小学生的科学课堂也开进了大学校园,两所学校的教师团队还会共同开发科学教学资源、制作科学教具。 “大手牵小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学科交叉融合——

校内外协同育人

跨学科融通教学

随着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托举下顺利升空,一堂航天主题的科学课在广西科技馆内同步开讲。

  “空间站的电力是从哪里来的?” “宇航员在太空中如何交流?” “空间站如何实现水净化?”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天桃校区)的同学们认真观看直播视频,专心听科学知识讲解,并在工程师的带领下做起科学实验。

科技馆里的科学课,是天桃实验学校探索“科技+”教学实践的一个缩影。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支持下,我们与各家科技馆密切协作,形成了科学课堂无边界、科学教师无边界、学习方式无边界的教育模式。”天桃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校长邹南勇说,学校在馆校合作中拓展了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形成了协同育人能力,缓解了科学教师数量和质量缺口。

新课标在课程内容方面,提出了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4个跨学科概念。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胡卫平认为,科学课程属于综合课程,新课标重大突破之一就是调整了课程结构,要求通过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实现对跨学科核心概念的理解。

“我们鼓励老师们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天桃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银杉校区教务处副主任李薇说, “语文课上,老师会结合课文《詹天佑》来讲解铁路设计原理;美术课上,老师会引导学生去拍摄家乡的桥;科学课上,老师会通过‘搭建一座桥’来讲解力学知识。”

目前,天桃实验学校已建立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科学技术协会,下一步,将在集团学校分级举办科学节或科技节,逐步推动成立兴趣小组和社团、举办科技比赛等,探索更多科学教育经验。

强优势补短板——

鼓励农村学生实践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是能发明一个智能座椅来矫正坐姿,就能更好地保护同学们的眼睛了。”在重庆市垫江县新民小学校,五年级的学生郑懿轩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科学教师陈利文。

了解到学生的想法,科学老师随即鼓励郑懿轩动手尝试, “小思考”一步步变成“发明作品”。最终, “学生智能座椅”在第三十八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机器人创意项目小学组二等奖。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师生开展的科技项目能获得多项科技竞赛奖项,着实不易。”新民小学校党总支书记陈俊权介绍,学校开展科学教育已有10多年,不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得到了激发。

上好科学课,好环境重要,好老师更重要。据介绍,为提高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新民小学校多措并举,鼓励骨干教师“传帮带”,并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方面向优秀科学教师倾斜。

资源有限,就设法引入新资源。新民小学校在农村,周边的葡萄、西瓜、火龙果种植园等就都成了特色科学课堂。 “学校积极引导家庭、社区、科研单位力量加入,充分利用乡土资源,精心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陈俊权介绍,现在学校有了科学考察队和科技兴趣小组,学生们的科学教育实践越来越丰富。

记者 吴 丹

本文转载自人民网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河南教育手机报河南教育手机报小编
上一篇 2023年7月14日
下一篇 2023年7月14日

相关推荐

  • “研学游”,如何实现“研学优”

    核心阅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年热度持续攀升的研学实践,在暑期迎来旺季。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研学实践不仅能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更能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融合。而日益升温的市场需求,也对研学实践的规范经营、内容提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探历史古迹、览山川湖海、访知名学府……近年来,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主题的研学游广受欢迎…

    媒体聚焦 2023年8月21日
    6910
  • 区域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6个着力点

    区域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是一条顶层设计与实践行动相结合的典型路径。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实践中,各地存在校际资源差距大、师资队伍不均衡、学校结构调整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等共性问题。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促进区域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理性思考。   以新战略构建区域教育新理念。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媒体聚焦 2024年4月27日
    1.1K0
  • 乐见和谐共进的新型师生关系

    据报道,阮孝煜寓教于乐,再忙也要给他的学生“开小灶”,并表示“在我的课堂,我希望寓教于乐,让学生的不同兴趣都能得到满足”。从阮孝煜的教学行为与育人理念中,可以看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努力成为“大先生”的自我修炼。

    媒体聚焦 2023年4月10日
    6960
  • 教育时评:汇聚建设教育强国的磅礴力量

    “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到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安排部署,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从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动员令,到20…

    媒体聚焦 2024年3月6日
    2.4K0
  • 河南省在2024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2024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召开 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尹洪斌代表河南省教育厅作典型发言 4月3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2024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经验,部署推进2024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陈杰出席会议并讲话。  …

    2024年4月8日
    2.9K0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256208228

邮件: haet20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