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中国“动力芯”,让世界都竖大拇指——记“国家卓越工程师”谭旭光

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之后,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董事长,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谭旭光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中。他组织召开集团2024年度科技创新奖励大会,提出大力弘扬工程师精神;专题点评全球各子公司业务,进行前瞻布局;调研国内各地业务板块,再提创新与服务……

专注、投入、忙碌是他的常态,更是他以实际行动作出的对“国家卓越工程师”内涵的诠释。

“‘国家卓越工程师’的荣誉是对我过去工作的一个肯定。”近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谭旭光说,“在工程师这个岗位上,我会一直继续干下去;不仅自己要干好,更要带好下一代工程师,让他们沉住气,静下心,干成事。”

一个产品,一个企业,干了一辈子

在潍柴,谭旭光从搞柴油机试验干起,37岁担任企业“一把手”,一步一个脚印,至今,从事内燃机与动力系统技术创新和工程管理工作已逾47载。

他醉心科研,带领团队将柴油机本体热效率从20世纪90年代的38%提升到50.23%、51.09%、52.28%,连续3次创造世界纪录,被国际权威检测机构德国南德意志集团誉为“在全球发动机行业处于最先进的水平”,让全世界同行都竖起了大拇指。

他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拿下15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而作为科技型企业家,他将科技创新植入潍柴的DNA,让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创造了3100亿元营收,成为国企改革的标杆、心无旁骛攻主业的典范。

“一个产品,一个企业,干了一辈子。”这句话精准概括了谭旭光的事业和追求。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从“引进消化吸收再提升”的斯太尔发动机开始,谭旭光为自己和同事们树立了一个远大目标——“能不能做世界顶级的发动机公司?”

理想远大,挑战如影随形。

从最初的机械传动到时兴的电子控制,再到如今的新能源,新技术在演进中的“路线之问”考验着决策者的判断力。谭旭光深知:很多跨国公司正是因为技术判断失误而一蹶不振。

采访中,记者听到一个故事。

2014年被称为新能源汽车元年,新能源汽车迎来爆发式增长。谭旭光直觉敏锐,“新能源要来了”。一年间,他满世界飞了40多万公里,到了硅谷,到了斯坦福大学,到了欧美搞智能驾驶的各大创新公司……他深信“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此后,潍柴牵头建成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全面布局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三大新能源技术路线的逻辑清晰起来。

当全球首款大功率金属支撑商业化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潍柴诞生,并以92.55%的热电联产效率创下世界纪录时,潍柴又一次在新赛道上实现“超车”。

时间证明了他的判断。

要强大,必须拥有世界公认的、别人拿不走的核心技术

从2002年决定研发融合内燃机前沿科技的“蓝擎”开始,潍柴用20多年时间,在发动机、商用车动力总成、工程机械液压动力总成、农业装备无级变速动力总成、新能源动力上都实现了自主突破和商业落地。

梳理种种突破背后,“深耕科技,引领行业,实现节能”是贯穿研发过程始终的一句话。

2023年1月17日,谭旭光被《科学中国人》杂志评选为“影响力科学家”。作为在充分市场竞争中打拼出来的企业家,战略型、科技型始终是他身上的鲜明标签。

什么是科技型企业?“很简单,就是你的产品、技术在市场上有没有竞争力,其核心就是你有没有溢价能力。我们不做低价产品、不做低毛利产品、不做低附加值产品,要实现高附加值、高利润、高投入,那你必须要有自己的科技含量。”谭旭光这样解释。

大成果背后是大投入。

梳理潍柴近20年的研发之路,“有钱就投,坚持投入;到了一定阶段,研发投入要由工程应用向原创发明倾斜。这些年,一直保持6%—10%的研发投入。”谭旭光说。

他始终认为:“要强大,必须拥有世界上公认的、别人拿不走的、行业依赖我们的核心技术,这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谭旭光长期奋斗在我国动力系统工程技术创新和实践一线,将科学与工程完美地融为一体,并落实到一件件国家需要、行业推崇、市场认可的产品上,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国家卓越工程师”的内涵。

如今,带着荣誉回到工作岗位上,谭旭光更着眼于下一代。“作为一名卓越工程师,不是你做出了哪些具体成果,而是带动了一批工程人、影响了一代工程人。”他说,“干好一件事,培养一批人,才能行稳致远。”

本文转载自科技日报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河南教育手机报的头像河南教育手机报统筹
上一篇 2024年2月23日
下一篇 2024年2月23日

相关推荐

  • 名单公示!濮阳市3名学生拟获国家级奖学金!

    6月20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第十六届宋庆龄奖学金获奖候选人和优秀组织奖获奖候选名单的公示,全国共有1542名学生入选,河南入选68名其中,濮阳入选3名。 第十六届宋庆龄奖学金获奖候选人名单 (濮阳部分) 什么是宋庆龄奖学金? 宋庆龄奖学金是1994年由教育部、中国福利会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面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设立的唯一的国家级奖学金,宋庆龄奖学金每两年颁发…

    2024年6月24日
    7340
  • 河南省教育厅组织收听收看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

    省教育厅组织收听收看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毛杰在河南分会场出席会议   12月5日下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北京召开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落细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总结工…

    2023年12月8日
    5130
  • @正在找工作的同学,来看看这些就业举措 | 千方百计促就业

    当前正处于高校毕业生秋招季,2024届高校毕业生也陆续进入就业市场。人社部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就促青年就业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将提前安排2024届毕业生招录招聘工作。下一步将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和教育小微一起来了解—— 提前安排2024届毕业生招录招聘工作—— 接下来将提前安排2024届毕业生招录招聘工作,在稳定公共部门就业岗位的同时,落实社保…

    2023年10月31日
    7000
  • 郑州24位名师和教研员赴卢氏“传经送宝”

    郑州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程心刚在卢氏实地查看送教送训情况 送教送训现场 参加培训的老师认真听课 为了进一步落实《郑州市教育局结对帮扶卢氏县工作计划》, 结合卢氏县教育帮扶的实际需要,按照精准帮扶要求, 4月27至28日,郑州市24位名师和教研员在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程心刚带领下来到卢氏县开展集中送教送训活动,为卢氏教师“传经送宝”。 据介绍,此次送教活动是郑州市…

    2023年5月4日
    6980
  • 期待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达80%以上;北斗导航、探月探火等重大战略科研任务的许多项目团队,平均年龄都在30多岁;在未来科学大奖等奖项的获选名单中,既有“40后”“50后”,也闪现“80后”“90后”的身影……在诸多产业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未来产业等新赛道,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正加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他们大展拳脚、加速奔跑,为加快实现高水平…

    媒体聚焦 2024年5月11日
    9950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256208228

邮件: haet20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