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携手华为发布“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

南开大学携手华为发布“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培养智能时代公能兼备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南开大学依托自身优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推出“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5月19日,南开大学携手华为公司正式发布“行动计划”(AI教育教学篇)。

南开大学携手华为发布“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

当天的发布会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省身楼举行。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华为天津总经理曹克乾,华为昇腾计算业务CTO周斌,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共同点亮屏幕,启动发布。陈军主持发布会。

  “行动计划”共分为“AI教育教学篇”“AI技术设施篇”和“AI管理服务篇”。南开大学教务部负责人为现场嘉宾详细解读了“行动计划”(AI教育教学篇)。

  “AI教育教学篇”主要包括三大任务:构建立体化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搭建全方位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平台、开展多类型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

南开大学携手华为发布“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

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南开大学精心打造了130余门人工智能课程,实现从“通识基础”到“专业进阶”再到“多元拓展”的渐进式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和智能时代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识选修模块”旨在面向全体本科生普及人工智能基础知识,课程类型包括公共计算机通识必修课程和人工智能通识选修课程。“专业进阶模块”主要涵盖人工智能导论、数据统计与处理、编程与算法、感知与系统等多个方向,内容涉及人工智能技术核心知识点,设置有配套的实验实操课程,并面向高年级优秀学生开设高阶课程。“多元拓展模块”重在开设人工智能与其他专业交叉复合衍生的课程,激发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提高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

  产教融合平台方面,南开大学已与华为公司共同建设了南开大学——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并开发了38门高水平示范课程。南开将继续深化与华为的产教合作,持续聚焦计算机、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信息技术领域,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教学资源建设、师资培训,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培养,旨在造就一批能够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人才。

  同时,将人工智能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师生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实践。此外,充分发挥人工智能领域知名学者的引领作用,围绕培育“通识、通智、通用”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与华为等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协同合作,共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联盟,为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创造良好环境。

  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南开大学着手建立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机制,成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交叉课程、产教融合虚拟教研室,聘任首席专家。统筹全校人工智能教育、科技、人才优势,聚焦关键要素建设,系统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学校学科齐全的优势,汇聚全校人工智能优质师资,组建跨学科高水平师资团队。构建面向所有学生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群和面向各学科(专业)学生的人工智能+X学科交叉课程群。系统打造人工智能+微专业及人工智能系列辅修等多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全面促进跨专业学习,推进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

  据介绍,“行动计划”的“AI技术设施篇”和“AI管理服务篇”也将于今年陆续发布。

南开大学携手华为发布“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

陈雨露表示,南开大学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第一篇章“AI教育教学篇”的隆重启幕,标志着南开大学开启了以AI技术推动教育模式新变革的崭新篇章,吹响了以AI技术重塑人才培养新体系的号角。南开大学高位推动、统筹谋划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不仅是南开大学积极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升级的有效路径,而且是落实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面向国家急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应时、应需、应势之举,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南开将继续胸怀‘国之大者’,充分认识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统筹‘战略战术’,抓好顶层设计向实践落实的有效机制与路径;树立‘开放思维’,构建校内外资源整合与高效协同的建设格局,扎实推动行动计划高质量发展,以实施此次行动计划为契机,全面推进南开品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南开应有贡献。”陈雨露说。

南开大学携手华为发布“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

曹克乾对“行动计划”的发布表示热烈祝贺,并从高校与人才发展、科研课题、活动大赛等方面介绍了华为在构建AI产业形态中作出的突出成绩。他表示,华为将基于与南开大学长期良好合作的基础,在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上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人工智能精品课程,分享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成果。未来,华为愿携手南开大学共同为天津市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提供新动能。

  发布会上,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程明明,周斌,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刘晓光分别从“培养我国AI战略紧缺人才”“聚焦AI根技术,加速高校创新”“生成式人工智能对高校教学影响和对策”等角度作主题发言,畅谈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变革。

  据了解,南开大学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人培养具有良好的基础,百年南开,文理并重,实力雄厚。数学作为南开传统支柱学科,涌现了陈省身等学术大师,孕育出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并持续助力这些学科的快速发展。1986年,南开大学成立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实验室,1990年确定为全国首批7所“863计划”机器人网点实验室之一。2002年,南开大学卢桂章教授领衔获得我国机器人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4年,南开大学成为全国获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首批4所高校之一。

  近年来,南开大学聚焦人工智能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智库建设,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中国工程院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也落户南开,形成了涵盖多个学科的交叉研究平台,发布了一系列引领行业产业发展的前沿战略报告;在智能装备、微操作机器人、计算机视觉、脑机接口等领域产出了一系列备受瞩目、领先国际的研究成果,三次入选“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部分成果已实现产业化应用,造福人类。

本文转载自南开大学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河南教育手机报的头像河南教育手机报统筹
上一篇 2024年5月22日
下一篇 2024年5月22日

相关推荐

  • 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为新时代为什么要办好思政课、怎样办好思政课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5年来,思政课改革创新在探索中不断凝练聚焦,在实践中不断加强改进,建设理念日益明确、基本格局深刻变化、内容体系日臻完善、方法路径丰富多样。站在…

    媒体聚焦 2024年3月17日
    1.6K0
  • 教育部认定148个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通过县级自评、市级初核、省级评估、国家认定的督导评估程序,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通知,2023年认定上海市金山区等148个县(市、区、旗)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负责人介绍,2020年2月,教育部印发《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建立了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认定制度。2020年12月,教育部正式启动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工作。目前已有2…

    媒体聚焦 2024年2月7日
    2.1K0
  • 科教融合,为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蓄力赋能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将“三早”教育理念贯穿学生培养过程   科教融合,为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蓄力赋能   扎实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借助校内设施完备的医学模拟平台,进行多模块临床综合技能训练;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或申请加入老师课题组,或自主选定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系统的科研活动……这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以下简称“山一大”)不少医学本…

    媒体聚焦 2024年4月29日
    1.2K0
  • 协同发力提升师范生实践学习质量

    从教师学习的专业性特点来看,实践学习为职前教师提供了在真实教学情境中开展学习的机会,使职前教师在有指导的条件下,通过“观察—实践—反思”的反复循环,逐步理解和发展对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的理性认识。

    媒体聚焦 2023年5月22日
    7080
  • 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媒体聚焦 2024年4月26日
    2.7K0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256208228

邮件: haet20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