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替考被抓!教育部发布2024年高考预警信息

高考是广大学子人生中的一次大考,关系考生切身利益,备受社会关注。2024年高考临近,广大考生正在积极调整状态、从容有序备考,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受经济利益驱使散布涉考虚假信息、贩卖制造焦虑,甚至实施诈骗、诱导考生考试作弊,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为此,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整理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并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做到诚信考试。

大学生替考被抓!教育部发布2024年高考预警信息

一、组织高考作弊,逃不过法网恢恢

【案例】2023年高考前,有不法分子通过QQ群等渠道向考生承诺将在高考考试期间向考生传递答案,考生只需将电子设备带入并将题目传回即可。经教育部及公安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快速侦办,成功在考前打掉相关犯罪团伙。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向考生提供试题、答案的”,都属于违法行为。《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对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行为,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提醒】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会同教育部门,对各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知法守法,不要一时糊涂,抱憾终生。

二、“李鬼”终难变“李逵”,以身试法不可行

【案例】某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美术与设计学专业统考中,两名“助考”中介人员找了一名大学生,为一名考生进行替考,被警方抓获。两名组织考试作弊者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8个月和3年2个月;替考大学生犯代替考试罪被判处拘役5个月,缓刑1年。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都属于违法行为。
【提醒】近年来,一些新技术手段逐步被用于国家教育考试管理,严防替考等舞弊行为。高考成绩虽然重要,但诚信的品质关系人一生的发展。不要相信不法分子的蛊惑,更不要心存侥幸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以身试法终将“自食恶果”。

三、避开安检带“装备”,作弊未遂毁前程

【案例】2022年高考期间,某考生避开入场安检,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开考后拍摄试卷发至QQ群寻求解答未果,并被公安机关第一时间依法查获。依据相关规定,违规考生被严肃处理。

【法规】高考是法律规定的国家教育考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明确规定,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考生在国家教育考试中携带或者使用考试作弊器材、资料,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提醒】近年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开展高考手机作弊专项治理,通过加强入场关、监考关等方式,坚决防范利用手机等高科技器材作弊。考试期间,所有考生均在标准化考场、全程视频监控下参加考试;考试结束后,考场视频录像也会进行集中回放审看。考生应自觉遵守考场规则各项要求,服从考务人员管理,拒绝携带手机等违规违禁物品,遵守考试纪律。输了一场考试不重要,输了自己的人生才是得不偿失。

四、花钱保送不可信,没有“馅饼”有“陷阱”

【案例】某省家长收到一串不知名号码发来短信,随即又收到住校的“女儿”信息称,想报名参加某知名大学开设的培训班。家长爱女心切,与一个负责培训事宜的“张老师”建立了联系,“张老师”称交足30万元能“保送”至此名校。之后“女儿”和“张老师”两面夹击,以各种理由催促交钱,共骗取18万元。

【提醒】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招生”“花钱保送”。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以“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特殊渠道录取”等为幌子的行骗。要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对于某些不良培训机构与不法分子的虚假宣传。考生与家长切勿轻信蛊惑,以致上当受骗,造成财产损失,贻误宝贵的复习时间。

五、高考志愿被篡改,信息泄露需警惕

【案例】某省一考生因与同学关系不好,利用同学的准考证号非法篡改高考志愿,导致同学受到影响。公安机关对该考生做出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省招办决定让受害人重新填报志愿,以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

【提醒】高考是考生人生重要的一次考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至关重要。考生们应谨慎保管个人准考证号、登录密码等重要信息,时刻保持警惕,避免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防范不法分子违法利用信息,侵犯个人权益。
六、“占坑帖”当噱头博眼球,涉考“恶作剧”不可碰

【案例】2023年高考数学科目考试结束后,有辅导机构及部分网民发布部分试卷图片,自称“考前押中试题”,被疑泄露试题。经公安机关侦查,查明系恶意编辑“占坑帖”。其考前在有关平台发布无关帖子占位,考后再用试卷内容替换原有内容,帖子时间仍显示为开考前,造成疑似考前泄题的假象。

【提醒】律师和专家提醒,如果考生恶意发布此类信息,除违反了考试纪律之外,还涉嫌违法,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如果培训机构或其他人员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发布“占坑帖”的方式,虚构考前能获得试题或者“押中真题”的信息,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则涉嫌构成诈骗罪。考生切勿为了娱乐他人,最后“愚了”自己。

本文转载自教育部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河南教育手机报的头像河南教育手机报统筹
上一篇 2024年5月31日
下一篇 2024年5月31日

相关推荐

  • 提醒!河南省2024年统一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准考证打印服务开通提醒!

    打印时间:3月12日9∶00至3月17日9∶30 打印地址:河南省人事考试中心(河南省公务员考试测评中心)官网 http://www.hnrsks.com/ 参加河南省2024年统一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怎么打印准考证? 已报名确认并缴费,请于3月12日9∶00至3月17日9∶30期间,登录报名确认和缴费网站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报名确认和缴费网站为河南省考试中心…

    2024年3月13日
    3.2K0
  • “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就思政课建设多次提出明确要求。

    2023年10月17日
    7640
  • 河南省文化艺术骨干职业教育集团挂牌成立

    河南省文化艺术骨干职业教育集团挂牌成立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自锋为集团授牌   6月2日,河南省文化艺术骨干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在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召开。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飞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自锋出席会议并为职教集团授牌。 河南省文化艺术骨干职业教育集团是以河南艺术职业学院为牵头建设单位,吸纳了90余家相关职业院校和文化艺术行…

    2023年6月6日
    1.1K0
  • 2787万元!河南理工大学首个千万级科技成果成功转化

    7月18日,“胎囊式系列封孔技术专利群”科技成果转化签约仪式在河南理工大学举行。焦作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王新法、高新区知识产权促进科科长郭永新、河南路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斌、副校长李振华出席签约仪式。仪式由该校学院党委书记李怀珍主持。 科技处处长陈向军对与会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焦作市长期以来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认为,本次科技成…

    2024年7月25日
    1.7K0
  • 河南发文:选派高校高层次人才到这地挂职、任职

    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化工)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享誉全球的羽绒服饰制品知名品牌,建设全球性快递物流集散交换中心……位于河南最东北部的台前,有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线图”。《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台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近日印发,提出到2025年,台前县要建成化工新材料、羽绒及服饰加工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意见》提到支持台前与省科学院、郑州大学及其他省内…

    教育要闻 2024年3月4日
    4.2K0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256208228

邮件: haet20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