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介绍教育、科技、人才、创新等领域改革,并答记者问

7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央改革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穆虹,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正部长级)唐方裕出席发布会。

发布会上,怀进鹏部长就教育、科技、人才、创新等领域改革作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介绍教育、科技、人才、创新等领域改革,并答记者问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介绍教育、科技、人才、创新等领域改革,并答记者问

怀进鹏部长介绍教育、科技、人才、创新等领域改革——

各位记者朋友,我重点就教育、科技、人才、创新等领域改革,作一些介绍。

党的二十大突出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这次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创新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洞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不断强化对现代化建设的支撑。我简要向各位记者朋友介绍三点情况:一是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二是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5亿。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三是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居世界第二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创新主体和人才的活力进一步释放,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大家知道,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此,全会《决定》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

一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决定》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紧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着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强教必先强师,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

二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着力激发科技创新创造活力,《决定》强调要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着眼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三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眼加快形成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的有效机制,《决定》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怀进鹏部长就教育、科技、人才、创新等领域改革回答记者提问,一起来看——

问答一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关注到,上个月公布的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由高校牵头的占到三大奖励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两位最高科技奖得主李德仁院士和薛其坤院士也都来自高校。请问,下一步要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更加有效服务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

教育部部长 怀进鹏:

谢谢您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和肯定。我们都知道,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我理解,高校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近年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下一步,我们将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着力强化高校有目标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加强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分类推进高校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上对学校和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在高校中既需要“全能选手”,又要有“单项冠军”。我们将明确各类高校发展定位,建立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机制,引导不同类型高校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塑造并发挥高校的优势,追求卓越、办出特色。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聚焦优势突破方向,打造一批一流学科标杆,在重大任务完成中提升学科建设能力。

二是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我们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科技发展态势,动态调整高校学科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深入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打造一流核心课程、教材、实践项目和师资团队,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以学生人文底蕴的提升促进科技创新思维的提高,构建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三是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我们将实施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提升基础研究的组织化程度,把重大任务作为科教融汇的“发动机”,引领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产出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特别是将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通过长周期稳定支持、长周期评价,引导支持一批具有家国情怀、创新能力突出的高校青年教师,开展高水平自由探索,挑战科学“无人区”。我们将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打造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快布局建设高等研究院,推动高校和企业“双向奔赴”,促进高校科研成果高水平创造、高效率转化,不断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问答二

光明日报记者:

  目前,群众对“上好学”的需要越来越高,请问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部部长 怀进鹏:

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其中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达到了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下一步,我们将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把促进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推动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重点深化“四大类”改革:

一是在资源配置上,突出扩优提质,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我们将针对学龄人口峰谷变化做好前瞻性布局,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深化集团化办学和城乡结对帮扶,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让群众认可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二是在教育教学上,突出学生为本,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加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审美能力和劳动习惯,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持续推进“双减”改革,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强化核心素养培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完善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的关爱体系,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的良好环境。

三是在保障机制上,突出尊师重教,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们将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深入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依托“双一流”高校扩大高水平中小学教师培养规模。推进优秀中小学校长、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完善保障激励机制,支持教师下得去、教得好、发挥带动引领作用。

四是在新路径开辟上,突出数字赋能,发挥智慧教育新优势。教育数字化是缩小教育差距、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将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打造中国版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探索大规模因材施教、创新性与个性化教学,更好满足群众“上好学”的需要。

本文转载自微言教育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河南教育手机报的头像河南教育手机报统筹
上一篇 2024年7月19日 10:16
下一篇 2024年7月20日 08:14

相关推荐

  • 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尹洪斌到河南教育报刊社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10月24日,河南教育报刊社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尹洪斌做宣讲报告。河南教育报刊社全体职工参加报告会。 尹洪斌紧紧围绕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

    2024年10月25日 教育要闻
    4550
  • 教育部举办“教育大讲堂”第3场报告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6月27日,教育部举办“教育大讲堂”第3场报告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应邀作题为“教育强国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报告。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嘉毅主持报告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教育要闻 2023年6月28日
    9270
  • 教育部组织开展“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抢抓工作关键期、冲刺期,加力加大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力度,推动各项政策加快落实,近日,教育部组织开展“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活动,重点宣传党中央、国务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部署要求,权威解读各地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应征入伍、权益保障等政策措施和鼓励企业吸纳毕业生就…

    教育要闻 2023年6月16日
    9430
  • 《河南省重点产业对应职业教育紧缺专业设置指导目录》发布!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高等职业学校,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持续推动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匹配,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河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实施意见》要求,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结合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

    2024年7月27日 教育要闻
    1.5K0
  • 《河南省支持高校教师创办软件企业政策措施》印发

    为充分发挥高校创新资源优势,鼓励支持聘用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教师创办软件企业,助推软件产业快速发展,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支持离岗创办企业 教师经所在高校批准可离岗创业,期限不超过3年,期满后创办企业尚未实现盈利的可以申请延长1次,延长期限不超过3年。职称、年龄、资历、科技成果形式、获奖层次、获得专利与否均不作为限制离岗创办企业的条件。原单位为离岗创业的教师…

    教育要闻 2024年6月3日
    1.2K0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256208228

邮件: haet20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