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从国家层面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而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

“建造《流浪地球2》中的太空电梯,缆绳部分应选用什么材料?” “观察水杯里的水,杯壁边缘处的水位为什么比中间略高?” “树木年轮,一圈就代表一年吗?” ……近年来,科学教育被纳入基础教育各阶段,成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极大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这一减一加,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减掉的是不必要的额外负担,增加的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从个人角度看,在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每一个公民都应当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从国家层面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而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科学教育水平及科学素质持续提升,青少年科学教育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科学教育还存在基础总体薄弱、区域发展不均衡、科学教育资源尚未有效整合等问题和不足,亟待加强和改进。

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要加快补短板,在健全课程教材体系、深化学校教学改革、拓展科学实践活动、纳入课后服务项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另一方面,要盘活各方面资源,动员社会各方参与并提供资源和课程,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科学教育的机制。此外,还要高度重视科学教育的帮扶托底工作,确保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在科学教育中“一个都不能少”。

作者:吴丹

本文转载自光明网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河南教育手机报的头像河南教育手机报小编
上一篇 2023年6月26日 13:01
下一篇 2023年6月26日

相关推荐

  • 以全面深化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教育、科技、人才相互依存、互相成就,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领域关键…

    媒体聚焦 2024年5月21日
    1.9K0
  • 河南省教育厅发文:全省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系列活动

    河南省教育厅发文,决定在全省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劳动教育系列活动

    媒体聚焦 2023年5月19日
    1.0K0
  • 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教育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激励教育战线勇毅前行

    ■走在建设教育强国大路上·关注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出席全国两会的教育战线代表委员和会外干部师生纷纷表示,要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理念,加快实施创…

    媒体聚焦 2024年3月8日
    1.7K0
  • 武大靖拟任吉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

    5月25日,吉林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发布了2024年第4次教学与科研专项工作小组拟引进人员公示。其中,武大靖拟聘为吉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定为匡亚明领军教授A岗。 武大靖1994年出生在黑龙江佳木斯,是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他是平昌冬奥会男子速滑500米冠军、北京冬奥会男女2000米混合接力金牌得主,是连续两届冬奥夺金的中国男子第一人。他还是索契冬奥会男子速滑50…

    2024年5月29日
    9750
  •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筑牢教育强国根基

    强教必先强师。9月10日是我国第三十九个教师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广大教育工作者牢记嘱托,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一项项举措的落实,推动教师队伍量质齐升,教育强国…

    媒体聚焦 2023年9月7日
    1.1K0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256208228

邮件: haet20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