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流动儿童父母情绪和心理特点

学校如何提供情绪支持和指导

我国目前有一定数量的流动家庭,因为父母需要外出务工,孩子需要跟随父母经常转换居住城市或场所。因为自身受教育水平低、缺乏人力支持等,流动儿童父母往往有较重的心理负担,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体验,影响家庭养育质量和孩子的成长。作为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学校、教师如何对流动家庭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与支持?如何帮助流动儿童父母有效管理情绪?这些都是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帮助流动儿童父母正确认识情绪

流动儿童父母因为社会流动和环境变化,在如何表达情绪、调节情绪方面可能面临更多困难。这就需要学校、幼儿园或者机构专业人士给予这个群体一些耐心、专业的情绪疏导和支持,从而为流动家庭创造一个更温暖、更包容的养育氛围,实现流动儿童和父母更好的社会性成长。

帮助流动儿童父母正确认识情绪,是释放焦虑、缓解压力的第一步。首先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情绪是自然发生的,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情绪也可以帮助自己认清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想法,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可以教给他们一些正确地表达情绪和与人沟通的方法。

比如有的流动儿童父母因为缺乏归属感或安全感,喜欢压抑自己真实的情绪,即使在开心、兴奋的时候也比较内敛,可以鼓励他们真实地表达和放松地体验积极情绪,也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不用过分担心因为表扬让孩子得意忘形。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时,就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另外可以教给他们一些与人沟通的方法,比如可以尝试先站在他人角度来与对方共情,给予彼此一种“我理解,可以继续听你说”的语境,然后再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给予非判断性的情绪表达,尽量避免用评判性的、绝对化的语言,否则会加大沟通的情感成本。

例如孩子到饭点了仍然不想回家,要在外面继续玩耍,而父母忙于工作或家务急着回家,此时可以这样和孩子说:“我知道你在外面玩得很开心,可天已经黑了,我要回家做饭,不然我们就饿肚子了,这样我会很难过。”从而创造一种平等沟通、相互协商的语境,可以给予孩子一定时间来考虑和选择,而不是直接用行动或者自己抢先回答来表明态度。流动儿童父母在表达自己感受和情绪的同时,也是在给儿童模仿的机会,让儿童以及身边的旁观者知道,情绪是可以讨论和分享的,是有助于了解情境和解决问题的。流动儿童父母应该接纳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外界的目光轻易质疑或否定自己。

帮助流动儿童父母管理好情绪

流动儿童父母因为人生地不熟以及“外地人”的社会标签,不仅在人力支持上处于匮乏状态,在情绪表达的出口上也是一大难题。谁去听他们的倾诉、谁去了解他们、谁去支持他们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情绪疏导上,也需要专业人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服务和支持。

流动儿童父母的情绪大多是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发生的,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和孩子老师之间、和其他家长之间等,都有可能会围绕育儿问题产生情绪上的变化和波动。流动儿童父母如何面向不同的人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更好地进行情绪管理、语言表达和行为调整?单方面的培训学习和理论性的知识输入难以完全涵盖和解决这些问题。一是需要提升家校互动的机会和质量,学校、社区需要深入了解流动儿童家庭的真实困境和需求,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二是根据流动儿童父母情绪体验、行为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在对他们的相关培训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知识碎片化、理论与实践脱钩的情况,尽量用这些父母能听懂、好理解的语言和方法进行沟通和培训。三是强化师资培训,提升专业指导人员素质,鼓励社区、居委会、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等与开设有相关专业的院校展开合作,加强专业人员的准入、考核、退出机制,同时为更好地了解和支持流动家庭提供交流平台。

给予流动儿童父母足够的指导与支持

在流动家庭中,很多妈妈都是全职妈妈,又因为需要经常搬家,使得这些妈妈与外界的联系减弱,不容易建立稳定的人际交往圈。学校应关注流动儿童父母的心理特点、现实困境与流动家庭的养育需求,通过普及养育知识、提供课后服务等,缓解流动儿童父母的养育压力,同时也可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流动儿童父母尤其是全职妈妈群体与社会的交往与联结。

学校可以设立家长开放日,定期为流动家庭提供相关服务与活动,帮助分担他们的育儿压力。同时加强不同家庭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互动,为家长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形成家长之间的相互助力,强化流动儿童父母的社会归属感。还可以根据流动家庭的日常作息时间,组织线上线下家长讲座或亲子活动,鼓励流动儿童父母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历、情绪体验与成长变化。可以邀请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为这些家庭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在育儿、情绪管理、心理咨询等方面,为流动儿童父母提供有效的指导与支持。

(作者赵梦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晶波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0—6岁婴幼儿父母情绪劳动及其支持研究”[编号:BHA210149]研究成果)

作者:赵梦雅 刘晶波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报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河南教育手机报河南教育手机报统筹
上一篇 2023年12月18日
下一篇 2023年12月18日

相关推荐

  • 让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人大代表为减轻教师非教学类负担建言献策

    贵州省黔西市思源实验学校,英语学科带头人在课上辅导学生。 ■两会热议 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出台一系列举措,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以让教师潜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虽然教师减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尤其是非教学任务挤占正常教育教学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 如何进一步有效推进教师减负?今年两会,人大代表对此积极建言献策…

    2024年3月12日
    2.5K0
  • 中小学劳动教师需具备六大能力

    落实《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扎实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升劳动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笔者认为,中小学劳动教师应具备六大能力。 整体规划能力 整体规划意味着要从立德树人的全局出发对劳动教育的实施进行设计和论证,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细碎的劳动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学校需要整体规划,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制定人员应包括校长、学校中层、教…

  • 为教师减负,迫在眉睫!

    “给教师松绑,让教师做纯粹的教育者。这是教师的呼声,也是家长的期盼,更是社会的责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现在的基层教师,却被“捆绑”进了形式主义的牢笼。 一切要“留痕”、一切要“数据”、一切要“规范”,问题是,凡事过犹不及:频仍的上级检查、繁杂的材料拟写,各种考评、比赛、摸底、排查、填表等与教科研无关的事务,不仅喧宾夺主,更让人苦不堪言。 不少教师不是把…

  • 汇聚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合力(大家谈)

    如今,网络已成为广大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如何让网络空间风清气正、提高成风化人水平?怎样为未成年人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本期大家谈与大家共同探讨。 ——编  者   有效强化平台责任 尹双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好青少年聚集的网络平台”。网络平台汇集着形形色色的网络信息,是未成年人接触互联网的重要渠道。因此,…

  • 五部门联合印发《标准化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

    2023年11月7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标准化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建立标准化人才职业能力评价机制,开展标准化领域职业技能培训和水平评价,提高标准化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培养一批标准编审、实施和服务能手,打造一支高素质标准化行政管理队伍。 标准化人才…

    2023年11月28日
    3740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256208228

邮件: haet20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