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为纽带,连接城市的历史与未来

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以“One Space,More Chance(一个空间,无限选择)”为展览主题,亮相2024年米兰设计周中国周,通过生动的视频和海报产品,向全世界传递副中心在绿色城市打造过程中的创新方案和发展成果,展示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成果以及宜居宜业的全新城市风貌。美好生活离不开“美”的滋养,美育作为提升审美素养的关键力量,能够帮助人们深化对美的感知与理解,坚定我们的生活信念,激励我们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让生命焕发勃勃生机。

不仅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近年来,还有不少地方积极探索,深入挖掘并利用当地的历史街区、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艺术场所的丰富资源,精心策划并组织展会活动、戏剧表演、文艺展出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凝聚审美共识,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开展美育教育,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城市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同时,美育教育的创新实践,也为城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如福州以三坊七巷为载体,打造“有福之州”的城市主题。三坊七巷属于当地特色建筑形态,是中国古代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福州通过保留老街故居,改拆为修,让古街区的空间形态和场所内涵融入当下,将厚重历史转化为现代人身居其中、可触可感的文化体验;在浙江杭州,一座融合宋韵文化与亚洲植物文化的“亚洲花卉主题园”,以花为媒、铭刻亚运记忆,向人们传递合作开创美好未来的心愿,成为热门打卡地……这些城市以美的创造为打造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写下生动注脚,构筑起城市文化建设新高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当美的创造出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当美的存在浸润着城市中每一位居民,城市的人文精神将愈加璀璨、城市文化建设的脉络将愈发清晰。城市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不仅具有陶冶情操、塑造人格、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等功能,更有益于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形象,对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创新美育工作思路和途径,构建起“大美育”崭新格局,通过美的创造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强化美育资源供给,以美育为引擎,为城市文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此过程中,需精准把握美育资源供给的方向与核心,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这一宝贵财富,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的独特价值,提炼具有地域性、独特性的美学基因。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由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构成,凝聚着当地人的共同情感和价值观念,也形塑着独特的城市文化主题。以湖南常德老河街为例,历史上常德曾遭受七次毁城之灾,又七次重建。这里的古城、古街,一次次从废墟中重生并不断展现新面貌,靠的正是那割不断、毁不掉的文化根脉。如今,常德老河街呈现出独特文韵,让人们感受着古城的文化魅力。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只有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才能激发文化生命力、增强城市韵味。

创新美育内容形式,推动城市文化建设不断深入发展。松花江畔,被誉为“冰城”的哈尔滨,形成了冰雪节庆、冰雪艺术、冰雪文化、冰雪体育等一大批独具北国特色的文化体验项目,展现了这座城市独有的地理风貌与文化底蕴,引来世界瞩目。哈尔滨充分运用丰富的冰雪资源和人文风情,发展冰雪产业经济,展现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之美。同时,哈尔滨的走红,离不开用新技术新媒介呈现城市文化的持续探索。善用数字媒介,并不是简单将城市故事“搬上网”,而是通过对传统节庆、民俗和生活方式的现代演绎,将现代设计理念和科技手段融入历史文脉,塑造富有活力的城市形象,赋予城市文化更大吸引力。数字媒介塑造的城市文化新景观新体验,令人眼前一亮、心有所动,让更多人记住一处景、爱上一座城。

加大美育普及力度,涵养市民人文素养。市民审美能力的提升,关乎城市文化的整体塑造和提升。美育的普及,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更能够推动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上海市政府依托文化基础设施优势,组织全市200余家专业文化艺术场馆机构“打开围墙”,开展艺术普及教育活动近8000场,与市民共享艺术之美,让美术馆、科技馆、图书馆、歌舞剧团、剧院能够走进寻常百姓家,持续打造上海市的“文化地标”。这种开放的姿态,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亲身体验艺术魅力的宝贵机会,更在无形中推动了城市美育共同体构建,让美育的涓涓细流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如此,期待更多地方立足本地特色,开放新型文化空间,以城市规划的视角谋篇布局,打造更多市民美育实践的生动课堂,让城市因美而更动人、市民因美育而更幸福。

美育,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正在为城市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美育赋能城市文化建设,牵引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归根结底是人民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以美育为纽带,连接城市的历史与未来,打造更加美丽、文明、和谐的城市家园,让城市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之地、成为展现中华文化之美的重要窗口。

本文转载自光明日报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河南教育手机报的头像河南教育手机报统筹
上一篇 2024年4月24日
下一篇 2024年4月24日

相关推荐

  • 北京师范大学与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签署合作协议

    7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与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举行合作开展教育考试评价研究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签约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海淀校园举行。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教学会副会长林蕙青,中国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高教学会原会长瞿振元及教育部有关司局单位负责同志出席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

    2024年7月20日
    8040
  • 多所在京高校将建设雄安校区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传媒大学5所高校官方网站发布消息,将建设雄安校区。截至目前,共有9所在京高校已经或即将建设雄安校区。   北京理工大学官方网站发布消息,该校将构建“一脉五区,一体发展”的办学格局,雄安校区获批建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官网日前发布的《总务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雄安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征集代理服务竞价结…

    媒体聚焦 2024年6月23日
    1.3K0
  • 四部门联合印发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

    本报北京2月22日电 (记者金歆)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联合印发《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明确到2024年底,我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体系更加健全,数字无障碍环境建设全面推进,群体间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智慧便捷的数字生活更有质量,网络空间更加规…

    媒体聚焦 2024年2月23日
    1.9K0
  • 人民日报刊文:职业本科教育要坚守“职业”本色

    把产教融合水平作为衡量办学质量的试金石,从提高就业质量和专业素养两方面努力,更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涌现就会水到渠成 今年高招录取季,职业本科备受关注。部分院校投档线高出普通本科线100多分,还有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报考职业本科院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投档分数线再创新高、生源质量持续向好……喜人的招生形势,折射出职业本科教育吸引力和认可度不断提升。 职业本…

    媒体聚焦 2024年9月10日
    2890
  • 驻马店市第十中学教育集团开展端午节教育实践活动

    又到粽叶飘香时,又是端午佳节至。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及意义。近日,驻马店市第十中学教育集团开展了“粽叶飘香 浓情端午”教育实践活动。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同学们度过了一个健康、平安、有意义的端午佳节! 主题班会探端午。班会课上,同学们通过说端午习俗,讲屈原故事,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文化内涵,不仅体会到我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还感受到了延…

    2024年6月11日
    1.2K0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256208228

邮件: haet202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